贷款机构监管已经进入常态化,暴力催收是监管的重点对象,去年以来,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整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文件,对于打击违法催收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仍有些机构打擦边球,踩着石头过河,明里暗里暴力催收。
银保监会在线发声
3月10日,银保监会回复了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留言。
该网友针对暴力催收问题在人民网留言板上留言:互联网科技进步推动贷款方式升级,贷款需求提高的同时,逾期人数也在与日俱增,且由于门槛低、贷款收回难,有些机构打着科技公司的名义为催债公司的第三方进行暴力催收,建议银保监局严管商业类信贷产品的发放和催收。
银保监会对此做出了回复:
银保监会表示,近些年来高度重视政治银行保险领域违法、不当催收行为,不断加强并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催收合法机构的准入管理和行为管控,主要落实到几个方面。
(1)持续加强银行保险机构催收行为制度规范。规定发卡银行不得对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在签署分期还款协议后要停止催收行为。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都在佐治合理催收的方式和管理。
(2)积极开展违法催收行为清理整顿工作。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发布文件,明确指出不得采取非法催收等手段胁迫借款人还款;严禁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严厉打击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贷款的违法行为。
(3)是切实维护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合法权益。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对委外机构进行规范,明令权责,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消费投诉转办服务渠道,监督银行保险机构认真调查处理,主动化解双方纠纷。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严格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催收行为,畅通投诉渠道,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
互联网贷款合规整改仍在路上
在各投诉平台上关于“高利贷”、“套路贷”、“砍头息”等衍生出来的暴力催收投诉比比皆是,违法催收人员动不动就曝光借款人个人隐私,随意“轰炸”通讯录,甚至出现威胁、辱骂、上门催收等行为。
为了促进业务走向合法规范道路,银保监会多次出手。
2020年至2022年期间,银保监会相继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逐步对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管理不审慎、金融消费者保护不充分、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以及合作机构管理不当等问题进行规范。
无论是个人信息,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亦或是不当催收,都是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多次强调的话题,去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均因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被罚,除了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也在持续打击暴力催收。
公安严打暴力催收
2023年2月20日,据兰州网警报道,成功抓捕因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暴力催债的犯罪团伙。
警方深入分析和研判得知,该团伙打着商务咨询公司的幌子,非法获取和查询他人信息,并冒充黑恶势力,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恶意骚扰受害人的关系人,以逼迫受害人归还高息网贷。
该团伙承揽的主要是网贷公司的催账业务,进行非法催收,获取高额非法利息。
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达20万余条,获利1200余万元,并因暴力催收行为造成多起催收对象自杀、抑郁、离职等严重后果。
2020年,彭泽县公安局成功侦办一起涉嫌利用网络信息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7人通过各种“软暴力”进行催收侵犯他人权益。
2022年,永康警方将一个从事暴力催收的犯罪团伙移送起诉,该犯罪团伙2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
2023年2月份,河南省周口市公安局指导郸城县公安局打掉一起“套路贷”恶势力团伙,据警方证实,该案件侦办中就已有两人因“套路贷”团伙逼债催收而自杀。
犯罪不止,监管不停,尽管国家命令禁止暴力催收,依然有不少非法机构不收手。
且说金融在此提醒大家如遇到暴力催收,“软暴力”催收,一定要收集相关证据并报警,用法律的武器打击犯罪团伙,送他们一个铁窗生活。
来源:且说金融